Friday, June 22, 2012

芬蘭英語教育行,台灣不行?


幾年前曾看過台灣一個節目,訪問芬蘭並介紹有關芬蘭的教育,讓我意外發現,主持人不管是到街頭或任何機構,隨便抓個人用英文訪問時,每個人都能聽懂並很自然地以英文回答,這讓我充滿了好奇,因為芬蘭的母語並非英語,節目中有個很短的畫面呈現一所芬蘭小學的老師正在教英語,老師是芬蘭籍、帶點芬蘭腔、上課全部使用英文講課,學生也會適時的以英文回應老師或互動,很可惜這個節目並未介紹他們的英語教育,不過我可以確定芬蘭學校的英語教育是成功的、絕對值得我們的教育部好好學習。為了滿足好奇心並了解芬蘭的學校英語教育系統,我查詢了一些資料而有了一些認識及心得。

學校提供了良好的英語教育

多數人對歐洲人學英語都有一種既定印象,以為歐洲人學英語比亞洲人輕鬆,因為語系相近,但芬蘭可不是喔!芬蘭語與韓國語、日本語、蒙古語等一起被分類為Ural-Altai語族,而英語是屬於Indo-Europe語族,英語在語序、文法等方面和芬蘭語有很大的差別。芬蘭教育研究所的教育顧問表示:學習英語是件非常辛苦的事,但芬蘭人都清楚英語的重要性,而且在學校也提供了良好的英語教育,因此芬蘭國民的英語都說得很好。芬蘭的孩子在義務教育 (1~9年級) 完成後,人人至少都會三語:芬蘭語、瑞典語和英語。這個語言教育制度影響深遠,使得芬蘭的英語人口超過總人口的百分之50


教育改革方向正確

芬蘭的語言教學之所以成功,是經歷過教學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變革。曾經,芬蘭學校的英語教學以文法、字辭和翻譯為主 ,學習內容不符合日常生活需求,過於著重讀與寫,忽略了最常使用的口語訓練,也未著重英語生活環境的認識與聽力訓練,無法耳濡目染的達到接觸語言的效果。因此改以充分地讓學生進行聽說練習,再配合讀與寫。

課程目標實際

芬蘭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目標是:注重培養學生對語言內容的理解和流暢表達,須能流利表達英語辭彙、掌握句型和語法。9年級學生應具備的英語能力為:1)英語技能:掌握以日常英語進行社交的能力;2)語言知識:瞭解英語及其文化和相關背景知識;3)學習態度: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技能,能經常評估、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。

確實執行課程目標

英語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學,教學注重講英語而非考或寫。每一年級的程度進階不是以字的難度來區別,而是以生活主題隨著學生年紀的增長而不同,呈現的形式包括美學和製圖,以成長經驗作為教材的進階。小學英語課為每堂45分鐘,每週平均為2~4堂,中學階段每週平均為 4.57堂。中小學一律小班教學,一班不超過25人,經調查62.1%的教師課堂上絕大多數時間與學生用英語交談。

重視教師培訓及在職訓練

政府對中小學各科教師培訓、特別是主科教師的培訓十分重視。培訓的形式多樣,接受培訓的時間、地點和內容均由教師本人提出申請後由學校批准。培訓費用由學校和地方政府統一承擔。英語教師可到國外大學參加培訓,也可在國內著名高等學府接受培訓,結合教學工作完成自我進修。 23%的芬蘭中學英語教師在英語國家短期居住過,這種與英語文化直接接觸的經歷對課堂講授大有助益。

方向正確且配套完整

總之,師資培訓及在職訓練的方式、老師的教學模式與心態、教科書出版商配合調整取材與編輯方向,以及教育政策、教學概念、教學方法、教材...等整體共同良性循環的改變,雖然花了不少時間與精力,於確定方向後,努力走下去,就走出芬蘭在英語運用能力上的一片天。

反觀台灣,個人認為英語教改尚未成功。缺點不少:

課程目標明確,但執行力不足
雖然
課程目標方向正確,但執行上出了問題。雖明定教學應同時注重聽、說、讀、寫,但從小學到中學,英語課的聽說練習均嚴重不足。例如,國中英語的課程目標強調英語的實際運用,發揮其工具性功能,藉以吸收新知,不過問問學生們就知道,幾個人在課堂學會了實際應用?有關聽說訓練,又有幾個老師以全英文講課,或讓學生充分聽說練習,能夠耳濡目染地自然學會聽說,這點跟過度重視考試、考試領導教學有關。

同班學生程度嚴重參差不齊的弊病一直存在

民國70幾年時,台灣兒童美語市場開始興旺,很多家長紛紛將孩子送進美語補習班,也就在那時我踏入了教英文的行業,見證了英語補習市場的蓬勃發展,一直到民國90幾年,英語補習班滿街都是,達到了最高峰,之後競爭白熱化與少子化影響,市場才慢慢有萎縮現象,就在教育部開始於國小實施英語教育以前,多數國小學童早就在補習班學英文一段時間了,許多更早在學齡前就開始學了,於是老師們發現班上同學英語程度差這麼多,該如何教啊?覺得太簡單的同學不是感到無聊就是打混或搗蛋。教育部決定實施國小英語以前,漠視了這個現實,先是五年級才開始,後來又改成三年級,缺乏遠見,如果從小一就開始,參差不齊的現象會大大減少。

然而錯誤既已造成,是否應該謀解決之道、盡快修正?可惜都實施幾年了,無太多作為,否則家長也不會花錢讓孩子補習。個人建議根本解決之道就是: 1. 從小一起實施 ; 2. 配合12年國教,重新制定12年一貫英文教育的課程目標及大綱,參考歐洲成功案例以檢視每週英文時數的適當性; 3. 12年學完,學生英文程度應普遍優於同齡芬蘭學生或差不多 (畢竟人家義務英語教育才8)4. 學校與老師務必執行課程目標、嚴禁考試領導教學;5. 落實職前及在職訓練,充實教師專業技能並訓練教師以英文講課的技巧。如果能像芬蘭一樣成功,國民英語程度也提升了。

檢討
教師素質


我曾從眾多學生校內英語的講義、考卷、課本、甚至老師的教學中多次發現錯誤,這讓我懷疑國內教師甄選的可靠性。另外,甄選門檻「相關科系畢」絕對是必要條件,實務經驗當然更重要,但是英文能力與教學理論的概念是專業知識的基礎,就跟我們要求醫生必須是醫學院畢業的道理一樣,為了專業要求,其他科目應該也比照辦理,不是只有通過英檢證明有英語溝通能力即可,我們如何要求國語老師的國文能力,就要以此標準來要求英語老師的英語能力,就跟英美國家要求英語老師的標準是一樣的道理。


比較大的問題出在培訓老師的制度與品質,職前與在職訓練都是必要的,任何有經驗的老師,都是從沒有經驗的菜鳥開始,如何將新手培育成一開始至少是合格可接受的能力,培訓者本身的教學功力必須是一流的,能夠回應在職老師們的各種難題並給予建議,有豐富教學經驗且能掌控團班管理的各種狀況,能夠提出因應班上學生程度參差不齊的教學策略(雖然是個mission impossible的艱難任務 ),這一點我始終是打了好幾個問號。

民間版教科書的專業及品質問題


我曾在教科書中發現部分英文內容的錯誤及不恰當。為了客觀,我把自己發現的問題和在美國母校的英文教授們分享,證實了問題的確存在。另外,台灣的英語教育既然是以美式英語為主,教科書也應該是提供道地美語(北美為主 )的內容才對,不過我發現其中會有些內容的語詞用法較為英式 (英國人較常這樣用),這就好像外國人在學中文,教科書以教北京普通話為主,結果裡面還夾雜一些台灣用法的中文,內容無一致性,不是很奇怪?

國中英語課本的閱讀部分,很多充滿日常口語的粗淺內容,若能多些簡單知識性或文學性的文章,由淺入深的呈現更好,大量閱讀不同型式的優質作品,可以奠定學生的英文寫作基礎,讓學生有機會吸收優美詞句及用語,增進將來的文筆能力。例如,學了三年國中英語,學生連基本的「加減乘除」的英文都不會說,忽略重要而基本的知識性詞彙,那是學生每天接觸的內容,教學內容應該更貼切學生的需要,也許課程大綱應該做這方面的補充。


很多會話內容也不太合乎時宜,跟時代脫節,應該也要補充一些目前較流行的習慣用法。例如,問時間大家學的都是What time is it? 可是當我在留美期間,每次遇到有美國人問我時間,沒有一個人問我What time is it? 都是用Do you have the time? 可見"Do you have the time?" 比"What time is it?" 還要常用,但是教科書只教較少用的問法,較常用的問法卻隻字未提,類似這種例子不勝枚舉。

總之,學校教育只要辦得好,成果大家看得見!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